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正文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09-29 00:10:40]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999

概要:②东汉,刺史增添了地方政权和军权,地方权力增强,削弱了中央权力。思考9: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汉承秦制”:两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汉朝又有所发展、不断完善。 ①承袭秦的皇帝制度;②承袭秦的中央行政设三公,但三公组成的机构演化成执行机构;③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但也实行封国制,郡国二制并行;④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秦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汉设刺史监察;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唐初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形成道、州、县三级3、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直到唐亡思考10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②东汉,刺史增添了地方政权和军权,地方权力增强,削弱了中央权力。
思考9: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承秦制”:两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汉朝又有所发展、不断完善。
①承袭秦的皇帝制度;
②承袭秦的中央行政设三公,但三公组成的机构演化成执行机构;
③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但也实行封国制,郡国二制并行;
④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秦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汉设刺史监察;
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2、唐初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形成道、州、县三级3、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直到唐亡
思考10:如何认识唐朝设立的“道”?
①唐太宗时,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以上的行政实体,导致地方权力过于强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思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有何作用?措施:
①削减藩镇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②改“道”为“路”,监察州县
作用:
①积极: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出文臣做地方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防止了武人割据的重现。
②消极:中央文官不熟悉地方事务,行政效率低下。
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思考: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①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②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结论:汉(郡国、刺史)——隋(州、县)——唐(先设道作为监察区,后形成道、州、县)——北宋(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官,路、州、县)——元(行省制度、置宣慰司、省路府州县)趋势:中央进步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下节课将要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请同学们预习,着重预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表现,并完成本节的课前预习部分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朝郡国并行,封国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把军权、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央,并设通判监督地方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宣政院与宣慰司分西藏和边远少数民族区,便利中央管理地方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权,汉武帝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3.宋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由皇帝总揽
4.元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权,后可左右皇帝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央不断加强对选官与用官的控制
1.汉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中央与地方各行其权
2.魏晋南北朝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与用官为世家大族垄断
3.隋唐至明清行科举制,选官与用官为中央政府控制


www.5ijcw.com 十、教学反思
这课内容比较多,我在几个班一节课都没有完全讲完,感觉到时间比较紧,反思原因,大概再两点,一是自己讲的太多,学生思考不够,二学生思考表现太多,自己点的不准,所谓课堂教师为主体,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为主体,教师没有点睛的指点,教学进度难以推进,学生与教师的协调配合,共同思考提高,是 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这个过程中,教师知识积累,临应变的点评,思考力,是决定或制约学生思维,思考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