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
二、巩固落实自主预习环节
(屏显) 1.简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其具体内容。
2.三民主义指导了哪些革命实践?影响如何?
www.5ijcw.com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有哪些?何时提出的?
4.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师:下面我从上节课表现较差的组里面挑四个组:三组、四组、五组和七组,你们派代表上黑板分别默写第1、2、3和4题。其他同学把导学单在组内交换批改,查漏补缺,巩固落实“自学基础问题”部分。
生1:在黑板默写: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其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生2:指导了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生3:原因:客观: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②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主观:①过去的斗争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旧办法行不通;②孙中山与时俱进。
生4:(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师:三组、四组、五组和七组的同学给本组同学在黑板上默写的内容进行更正。
生1:把“达”改为“鞑”。
生5:给生2已经写的内容编号1、和2,增加“3、维护共和的斗争”。
生6:给生4增加“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三、疑难抢答环节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三组同学所默写的“三民主义”的提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
《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 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
- › 必修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学案
- › 必修3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学案
- › 必修3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学案
- › 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案
- › 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
- › 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与练
- › 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 › 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与练
- › 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导与练
- › 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与练
- › 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导与练
- › 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与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