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建议» 正文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建议

[04-22 21:16:05]   来源:http://www.5ijcw.com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389

概要:www.5ijcw.com 5.现代文学和美术 (1)文学:①美国德莱赛:《美国的悲剧》。②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2)美术:西班牙著名现代艺术家毕加索:《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和电影:爵士乐、好莱坞、电视出现与普及对电影造成强烈冲击。 (十六)襄阳地方史 《襄阳好风日》、“四个襄阳” 五、2011年重大历史周年复习(了解) 1.逢“10”周年 ⑴《南京条约》(1842年)170年 ⑵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00年) ⑶土地改革完成(1952年)60年; ⑷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30周年; ⑸十四大提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建议,标签: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www.5ijcw.com   5.现代文学和美术   (1)文学:①美国德莱赛:《美国的悲剧》。②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2)美术:西班牙著名现代艺术家毕加索:《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和电影:爵士乐、好莱坞、电视出现与普及对电影造成强烈冲击。   (十六)襄阳地方史   《襄阳好风日》、“四个襄阳”   五、2011年重大历史周年复习(了解)   1.逢“10”周年   ⑴《南京条约》(1842年)170年   ⑵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00年)   ⑶土地改革完成(1952年)60年;   ⑷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30周年;   ⑸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20年。   ⑹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40年)   ⑺《九国公约》(1922年)(90年)   ⑻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1942年)(70年)   ⑼《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70年)   2.逢“5”周年   ⑴十月革命(1917年)(95年)   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85年)   ⑶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85年)   ⑷七七事变(1937年)(75年)   ⑸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75年)   ⑹挺进大别山(1947年)(65年)   ⑺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65年)   六、 历史复习教学建议   1.研读《课标》《说明》,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课程标准》是备考的依据、方向。要把对课标的学习理解和授课紧密结合,课标的使用不只是在复习中,而在新授课时就要开始注意运用。要认识《课标》的重要性:《课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制订和颁布的,是教育部文件,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就是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贯彻《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根据《课标》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的。《课标》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授课和备考都要依据课标。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之一,学习“考试说明”,我个人认为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① 明确考试的内容要求及变化。这也是老师们最关注的部分,从“考试说明”来看,2012年中考内容有增有减,我们要比较考试说明要点的变化之处,做好计划,思考对策。   ②明确考试的形式要求及变化。近两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相对稳定。   ③明确考试的内涵要求及变化。这是我们学习“考试说明”的重点部分。教师应认真研读,反复揣摩,深刻体会,并指导复习实践。2012年中考考试命题将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立意,既注重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④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及样题。“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中考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给中考复习以明确的标高,具体的方向。   总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可以更好了解把握考试的目标、考试的范围、试题的难度、考试的方式与试卷结构等内容,从而增强历史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2.仔细研读教材,落实基础知识,抓紧主干知识   中考历史试卷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对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中,要注意对教材中目录和大事年表的掌握,学会归纳和总结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和对比,形成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掌控梳理。   ①研读教材,夯实历史基础知识。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主要参考依据。研读新教材,要抓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立足基础知识的网络化和整体化。历史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整合主题知识,突出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打破单元、课之间的界限,做到将基础知识“联线串珠”,纵横联系。要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外联系、古今联系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温故而知新。不要忽视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单纯地采取孤立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复习历史基础知识。   ②研读教材,改进方法,落实能力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历史概念不清,史实混淆;另一方面是学科学习能力的不足,如学生阅读理解知识、分析提取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能力差;审题能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确理解题意;不善于分析比较、综合理解。因此,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精心备课,落实辅导措施和改进复习方法,努力使复习教学做到合理有效。   3.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加强“大历史观”的训练   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应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去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学“活”历史,提高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答历史问题才能轻松自如。例如文化史、科技革命史来分析思考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键字: Tag: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