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
概要: 【师】这种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工业化。 【教学环节3】 【师】从材料5,我们看到了伯明翰城市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老师有个疑惑:这些增加的人口从何而来? 【生】来自农村。 【师】你猜的吗?请提供证据。 【生】摇头。 【师】他们的确来自农村。老师这里有两段材料,可以作为证明。 【呈现】 【师】材料1、材料2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1】材料1说明英国农村人口大量离开农村,流入城市。 【师】有补充吗? 【生2】从1751年到1830年,英国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到城市。 【师】
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标签: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师】这种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工业化。 【教学环节3】 【师】从材料5,我们看到了伯明翰城市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老师有个疑惑:这些增加的人口从何而来? 【生】来自农村。 【师】你猜的吗?请提供证据。 【生】摇头。 【师】他们的确来自农村。老师这里有两段材料,可以作为证明。 【呈现】
【师】材料1、材料2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 【生1】材料1说明英国农村人口大量离开农村,流入城市。 【师】有补充吗? 【生2】从1751年到1830年,英国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到城市。 【师】很好。强调了时间段,也就是表格的标题中提到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 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把表格的内容表达出来吗? 【生2】摇头 【师】示范:从1751年到1780年,这三十年约有7.5万英国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生2】英国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在1781—1790年这20年间的数据位7.8万;在1801-1810这10年间的数据位13.8万;1811-1820这10年间的数据为21.4万;1821-1830这10年间的数据为28.7万。 【师】你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突出。那么,从这些数据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2】越往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迅速。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材料二。 【生3】1760年,5-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而1851年却增加到13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1760年没有1个,1851年却增加到7个。 【师】哪个国家? 【生3】在英国。 【师】这有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4】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师】我们把这种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之为城市化。同学们还能在教材或者图册中,找到工业革命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证据吗? 【生5】教材第76页,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表格中罗列了纽约、伦敦、上海、东京四大城市从1800年—1900年之间的人口变化。
【补充】 【师】什么变化? 【生5】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师】人口增长有什么规律?同学们能发现吗? 【生6】以纽约为例,1800—1850年,50年人口增加了63.5万;而1880—1900年,仅仅20年人口就增加了152.5万。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来快。 【师】还能找到找到工业革命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证据吗? 【师】很好。我们的同学都非常善于运用手头的资料。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工厂,流入城市,变成工人,会不会造成农业荒芜,粮食减产呢? 【生】不会。工业革命的成就也运用于农业领域,比如播种机等。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到城市去谋生。 【师】对。农业器械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可能。 【教学环节4】 【师】那么多的农民为什么愿意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呢? 【生1】城市生活更便捷,有商店,有饭店。 【生2】城市里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生3】城市里的设施更完善,比如学校、图书馆、博物馆。 【生4】城市是文明的中心,更现代化,更繁华。 【呈现】世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本届世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城市,文明享受到便捷的交通、周到的服务、完善的设施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城市的生活。下面,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呈现】
“正是在乡村的环境中,英国人的天然情感才得以充分的流露和发挥”。“他们很高兴能从城市里一切冷冰冰的礼仪和令人厌烦的客套之中摆脱出来,一改平日里腼腆和处处克制的习惯,变得欣喜畅快起来。”英国乡村处处都“渗透着一种道德之美”,“这种美感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则是对秩序,对宁静,对审慎与庄严,对历史悠久的传统和自上而下尊崇的习俗的联想。” ──欧文《英国乡村》1815年 城市由“满是窗户的,整天都在咯咯作响和震颤的巨大建筑构成,蒸汽机的活塞单调地一上一下工作着,好像一个处于抑郁狂状态的大象脑袋。” ──狄更斯《艰难时世》1858年 |
关键字: Tag: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 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
-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教学设计
-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资源问题》教学设计
-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傍水而居》教学案例
-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实话实说话流行》教学设计
- › 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与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