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正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09-29 00:04:53]   来源:http://www.5ijcw.com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377

概要:参考答案一、1、A2、C3、B 4 D 二、1.1896年。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日本;《马关条约》。3.三国时,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课题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列强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义和团兴起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丑条约》签订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关系.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主要过程。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标签: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 D
二、1.1896年。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日本;《马关条约》。3.三国时,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等。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课题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列强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义和团兴起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丑条约》签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关系.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主要过程。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史实,使学生产生“勿忘国耻”和“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结,并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通过清政府“痛剿”义和团,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认识腐朽的清政府已发展成为完全依靠帝国主义、维护封建统治的“洋人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初步理解旧式民族反抗的作用和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义和团所代表的旧式民族反抗的作用和局限性
2.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
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性质性质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总结三次侵华战争,三批侵华条约,并比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历史发展顺序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瓜分狂潮——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1894)———(1895)———(1895—)——(1898)———(1900)————(1900)
  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2.开始的标志:德国抢占胶州湾
  3.表现:
  1)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经济上: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增设银行
  4.破产: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三.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
  组织基础:义和团组织
  2.时间:1898.10——1900
  3.口号:“扶清灭洋”
  4.过程:
  1)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进入京津:
  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
3)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4)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6.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7.特点:
  1)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l90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www.5ijcw.com   2)其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8.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9.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 Tag: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新人教版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