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
教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头,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师:听完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讨论探究。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预设:
生1: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4: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最先列出算式?
生齐:25+4=?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算器等。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预设:
生1:我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的。
生2:我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解决的。
生3:我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些种算法。那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算器、口算、摆小棒、列竖 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
(三)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它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 法却是一样的?
学生预设
生: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三、 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件“练一练1”,学生看课件,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有22只小熊,小猴比小熊多6只,由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
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出示课件“练一练2”.
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爬杆比赛.
31+6=
46-4=
66-5=
33-3=
3+64=
53+6=
82+5=
25+3=
67-2=
69-3=
5+64=
79-7=
同桌的两人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快.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及时纠错
4、发现规律,提高速度.
关键字: Tag: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采松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 · 比多少
- · 认识钟表教案1
- · 20以内进位加减法1
- · 十几减5 4 3 2教学反思
- ·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 ·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 · 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 ·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 · 一年级找规律评课稿1
- ·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