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检测与纠错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本文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是: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 大略”。诸葛亮比 三 人高米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切平平读 ,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 大。 在议论文中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 鲜明有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反之则是材料使用不当。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应具有对应性和最佳性。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完成下面练习。
1、下列有关“咬文嚼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所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本文中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D.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原因在于“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B.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凡多三石字”,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其中区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www.5ijcw.com C.古今人都赞赏“推敲”故事中“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作者认为二词并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贾岛要表现的意境是什么。
D.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运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总结与升华 讨论:两人见解不同,应该怎样看?
答:两人见解并不矛盾。 “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这两种读书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如果为的是开阔视野、获取信息,那么“不求甚解”能大大提高效率;如果意在领悟作品的思想精髓,揣摩写作艺术,则最好能“咬文嚼字”。再则阅读经典作品,尤其是文学类的,要正能吸取其中的营养,还是得下“咬文嚼字”的功夫。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逐步提高的。对于阅读障碍比较大的作品,开始不妨“不 求甚解”,以后再慢慢“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就豁然贯通了。“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构不成彼此否定的关系,它们的存在也不会排斥别的读书方法。
《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困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课后反思: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 2014年江门市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 ›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 字音专题训练题
- ›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 ›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 2014学年高中语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 《边城》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 《边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