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出师表导学案» 正文

出师表导学案

[09-27 15:48:13]   来源:http://www.5ijcw.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69

概要: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亲贤远佞。因为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而且刘禅平日比较宠信宦官,能否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刘禅能否亲贤远佞。5、第六自然段
出师表导学案,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亲贤远佞。因为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而且刘禅平日比较宠信宦官,能否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刘禅能否亲贤远佞。

5、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3)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第七段翻译并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7、第八段翻译并探究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四、教师精点

诸葛亮的这篇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

诚之心。文章先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然后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文章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后半部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且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五、自主测评

A、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感动振奋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③故五月渡沪(因此)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出师表导学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