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

[09-27 15:37:37]   来源:http://www.5ijcw.com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682

概要:第5课、童 趣沈复知识与能力:1、背诵、翻译全文。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解释字词,理清句子层次,朗读时注意停顿。2、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儿童是天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标签: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第5课、童 趣
沈复
知识与能力: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解释字词,理清句子层次,朗读时注意停顿。
2、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走进作者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一生为幕僚。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 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jiāng ) 鹤唳云端(lì )
怡然称快(yí ) 凹凸 (āo tū ) 土砾(lì) 壑(hè )
庞然大物(páng) 癞虾蟆(lài há ma )
四、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自读、小组合作朗读、表演性朗读
朗读提示:示例
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7、蹲其身,使/与台齐。 7、见/二虫斗草间。
9、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0、作/青云白鹤/观。
2、抽读、点评
3、反复朗读课文
五、合作学习
1、文言文句子直译六法:
1、扩:单音节词扩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2、换:文言文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3、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
4、删: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
5、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
6、补:省略内容和关联词语补充出来
2、小组合作,结合 注释翻译理解课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朗读导入
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 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3、文言积累
  在读好文言文的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在初中阶段可以不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术语,但遇到此类活用或特殊句式时要做到能理解,能直译。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导学案 新人教版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