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比值。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合作意识,从成功的喜悦中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③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同一个圆内,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都称它为圆周率。是谁第一个发现圆周率这个规律呢?谁知道圆周率的历史?请同学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课本36页方框中的方字)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指导读写π。)。圆周率实质上是圆周长与直径的商,这种商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是(板书C÷d=π)圆周率是一串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为了计算简便往往取它的近似值,最常用的是取它的两位小数3.14。(板书:π≈3.14)
2、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c=2πr。
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
3、运用公式计算。
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c=πd
3.14×20=62.8(米)
答:(略)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书本第64页做一做第1题
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www.5ijcw.com 2、一个钟表的秒针长3厘米,它的顶尖在一分钟的时间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②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③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④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31.4平方厘米。。 ( )
4、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小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5、思考题:
看,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比赛了,这一次小白兔沿大圆跑一圈,小乌龟沿两个小圆“∞”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好好想一想。
(设计目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力、能力。)
四、回顾反思,总结新课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滚动、拉直
圆周率:(字母π);计算取值:3.14。
公式: c=πd 或c=2πr
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c=πd
3.14×20=62.8(米)
答:(略)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如果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加上强化练习,可能当时的计算效果会很好。但过了一定时间后再运用知识,学习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因而理解、深挖教材的内涵,根据教材的内涵,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巧设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归律处设问。探究新知前,设计复习问题: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在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圆的周长?这时学生可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键字: Tag: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认识圆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相关文章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6
- ›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
- › 《圆的周长》课堂实录
- ›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教案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3
- › 《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 › 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