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
新闻链接
摘牌
6月22日上午10时,沈阳市沈河区热闹路130号“沈阳市收容遣送站”的牌子被摘下保存起来。这座从1948年10月1日起一直从事收容遣送工作的建筑完成了它的“收容遣送”使命,并将开创“救助管理”的新的历史。
6月24日上午9时,随着“深圳市收容遣送站”和“深圳市收容遣送站待遣分站”两块招牌的摘除,深圳市在全省率先告别了长达41年的“收容遣送”历史。据统计,41年来深圳市收容遣送站共收容遣送收容人员490万人次,其中内收380多万人次,港遣100多万人次。
6月24日10时30分,随着大连市收容遣送站站长侯玉玺一声令下,在该市悬挂了21年之久的“大连市收容遣送站”牌匾徐徐落下,新牌待换。工作人员认为,摘牌预示着新的救助局面的开始。
6月25日,广东省民政厅宣布,省内的收容站已开始摘牌并着手进行改造,拆除所有限制人身自由的铁窗铁门等,并对收容站内的工作人员重新培训。对于在救助过程出现的细节问题,省民政厅将在民政部出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实施细则》后,再根据省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关键字: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相关文章
- 【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
- › 【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南方周末】流乞救助办法决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