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下载中心试题下载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载

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名称: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类型:高一语文试题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11-03 19:09:29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6481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0 Bytes
  • 推荐度:3 星级
《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简介

标签:高一语文试卷,

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 6 ) 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绹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吏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指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帮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隋书•李文博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整治
B.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  典:主管
C.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   延:邀请
D.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末:树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鲠直”“守道居贫”的一组是:(    )(3分)
    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②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③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④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帏中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薛道衡很欣赏李文博,对他的话欣然听从。 
B.李文博能保持清高的操守,不随便地交往宾客,自己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同辈人都敬畏他。
C.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所以被调出做县丞,几年没升迁。
D.李文博对房玄龄的话产生了强烈的感慨,文博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3分)
                                                                                
(2)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楚江怀古(其一)①[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②。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③。
广泽④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⑤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晚唐诗人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写下《楚江怀古三首》。②楚丘:楚地的山丘。③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④广泽:广阔的大水面。⑤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
(1)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犹见凝练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1分)
(2)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何种表现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3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文学名著《红楼梦》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在梨香院住下。
B.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省亲,贾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元春回宫,贾政怕大观园空闲,便向元春请求让宝玉及众姐妹入大观园居处,元春答应了。
C.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让老婆邢夫人找贾母。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贾母也不愿意,斥责邢夫人。
D.由于过度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等人协同理事。探春为赵姨娘所生,赵姨娘弟弟死,探春就多给了些钱,她母亲非常高兴。探春又在园中实行一些改革,将各处派专人管理,既交公一些财物,又给管理人一些利益。
E.紫鹃为宝、黛的爱情操心、担心,谎说“林妹妹要回自己家里去了”,以此来试探宝玉是否真心,结果宝玉信以为真,急得几乎疯狂。宝黛之恋公开暴露,贾母、王夫人等大为吃惊。深夜,黛玉、紫鹃都睡不着,好心的紫鹃劝黛玉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要早拿主意。
9、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中写到:“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的含义。
(2)外头已传进来说:“二姑奶奶死了。”……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褵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身亡。又值贾母病笃,众人不便离开,竟容孙家草草完结。“二姑奶奶”是谁?这一悲剧是怎么造成的?请简述。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国家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10、下列对文章表述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均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B.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必须让所有学生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让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
C.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D.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一旦取消分科,就会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11、下列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避免学生个性的片面发展,帮助他们建构完整的人格。
B.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让学有生接受到更广的学科知识。
C.让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高校录取制度改革。
D.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让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
12、文章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不能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B.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D.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祝福》选段,完成13-15题。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13、下面选项中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眼睛的变化,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生动地表现了祥林嫂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B.不管祥林嫂的境遇多么悲惨,鲁镇永远是过新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凉。
C.面对众人的嘲笑,祥林嫂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这表现了她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特点。
D.许多人对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这说明了众人的无聊、自私与冷漠。
14、“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怎样?(3分)
                                                                               
                                                                                   
                                                                                   
15、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使她走上了悲剧的道路。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5分)
阅读下面科普文,完成16-17题。
青花瓷起源之谜
青花瓷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早在1975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古陶瓷专家都一致认定青花瓷由宋朝开始,但完整器仍未发现,而青花瓷则是从元代开始走向成熟,明、清时期盛行。
2000年,各路专家云集北京,对青花瓷的创烧时期有了相对一致的定论,即基本确定为元朝开始烧制青花瓷。青花的起源由过去的宋代说,近年的元代说,以及又有人提议的唐代说三种。该怎样确定呢?专家认为,应以出土实物为依据。1975年代扬州遗址出土了一块唐代青花瓷片,它所处的位置是在未被扰乱的唐代文化层里。1983年又陆续出土发现唐代青花瓷片二十多件,其中有罐壁底、碗残片,器型确属唐代无疑。现藏南京博物馆。
认为青花瓷从宋代开始出现,在民国时期吴仁敬、辛安潮合著的《中国陶瓷史》就有所提及,这也是学术界曾经比较流行的一种推断。1975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发掘塔基时出土了十三件青花瓷残片,塔砖上模印有“太平兴国二年”(1177)年款,残片里的青花呈褐色、蓝黑色、深蓝色。从青花的呈色,透明釉的透明程度,表现出此时期的青花瓷制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上述的青花瓷器,不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品,从其制作的质量及生产的数量来看,基本表明,唐宋时期应处于启蒙时期。唐代青花胎釉质、火效呈色还不理想,并没有大量烧制,尚未发现生产窑址。宋代人还未掌握青花瓷釉下彩发色的技术和火候。因此宋青花呈色不稳定,蓝中呈褐色、灰色甚至黑色,由于呈色效果不理想而没有大量生产,所以也没有发现青花瓷烧造窑址。而元代青花则不同于以上两朝,在江西景德镇创立了生产基地。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表现得多姿多彩,打破长期以来以青釉为主、单色釉为辅的僵硬局面。蓝白分明的釉下彩,有永不脱色的优点,深受世人广泛欢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元青花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名窑衰退的原因之一。
青花的历史悠久,其在陶瓷工艺上仍占有主导地位,精美的青花瓷器有“国瓷”之称。至于将青花瓷的创烧最终定位于何时,还有待考古发掘的进一步发现新的能够有说服力的早期青花瓷实物。
16、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花瓷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宋代说、元代说和唐代说等三种。
B.青花瓷起源之“宋代说”,在民国时期就有人提出,这曾是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推断。
C.唐宋是青花的启蒙时期,所以出土的或传世的青花瓷器,制作的质量和生产的数量都不理想。
D.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能够有说服力的早期青花瓷实物,将有助于确定青花瓷的创烧时间。
17、为什么说“元青花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名窑衰退的原因之一”?请结合文本简析。(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古往今来,登临悬空寺的人都会有所顿悟:有的人下观金龙峡洪水之滔滔,   ①   ,“逝者如斯夫”,油然而生积极进取之心,最终建功立业;有的人上   ②  (lǚ)悬空寺之高险,悟生命之无常,“如白驹之过隙”,顿生及时行乐之念,自此沉溺于   ③      之中。
(1)根据语境,在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1分)
答:                                                      
(2)根据拼音,在第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       
(3)根据语境,在第③处填写恰当的四字成语。(1分)   答:                   
19、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
假如生命是花,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假如生命是树,我要把生命之根,一心一意扎向大地深处……
                   ,                   ,                            
20、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7分)
                                                                                   
                                                                                   
                                                                                   
                                                                                   
五、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行,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作文不要少于800字。


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
语 文 答 题 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 6 ) 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2、(    )(3分)           3、(    )(3分)          4、(     )(3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3分)
                                                                                
(2)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__________。(1分)                    (2)(        )(2分)
(3)                                                                             
                                                                                   
                                                                             (3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     )(3分)
(2)                                                                           
                                                                                    
                                                                              (3分)
(二)文学名著《红楼梦》阅读(10分)
8、(     )(     )(5分)
9、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       )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    )(3分)          11、(   )(3分)            12、(    )(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13、(     )(2分)
14、                                                                            
                                                                                   
                                                                              (3分)
15、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5分)
16、(      )(2分)
17、                                                                                
                                                                                    
                                                                              (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8、(1)、                                      (1分)       
(2)、          (1分)             (3)、                       (1分)
19、              ,                   ,                       (3分)
20、                                                                             
                                                                                   
                                                                                   
                                                                              (7分)
五、写作(70分) 
(作文写在背面稿纸上)

浮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一年第一次月考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略(6分)                    2、A(治:治理得好,太平)    (3分)
3、D(全都表现李文博个性正直、保持操守、安于贫困。)(3分)
4、C(非“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而是“李文博没有官职可求取”。) (3分)
5、(1)虽然缺衣少食,却保持清高的操守更加严格。(虽、而、历)(3分)
(2)李文博商讨、思考古今治政得失,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商略、指、诸)(3分)
6、(1)夹(1分)       (2)A(2分)
(3)全诗运用借景抒怀(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描写在深秋薄暮时节,诗人泛舟于洞庭,见到残阳西下,水阔山青,听到树上猿啼,江流声声,不禁引起了对屈原的缅怀,因“云中君不见”而“竟夕自悲秋”。(1分)凭吊屈原,追慕先贤,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借以表达自已愁苦忧伤的心情。(1分)(点明借景抒情,追慕先贤,怀才不遇全给分)
7、(1)D。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3分)
(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3分)
8、(4分)B.D.(B.不是贾政提出请求,而是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命宝玉及众姐妹入大观园居处。D.探春按例不多给钱,母女大闹一场。)
9、(4分)( 1 ) “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2分)“ 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2分)(表达通顺1分)
(2)迎春(1分)。贾赦花了孙家五千两银子,为抵债将迎春借给了孙绍祖。(1分)过门后方知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迎春劝了两次,孙绍祖对迎春非打即骂,经常把迎春打一顿撵到下房里去睡,甚至不给饭吃,大冷天还穿着几件旧衣裳(2分)。才结婚一年多迎春就被折磨死了。(1分)
10、C(A项,原文是“一直有观点认为”,并非作者的观点;B项,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D项,原文是“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3分)
11、C(C项是说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3分)
12、D(D项是说我国高中教育已形成了系列化举措,与解释理由无关)(3分)
13(2分)C.这不是表现她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特点,而是表现了祥林嫂愤怒与无言的反抗。
14(3分)采用倒装的句式,(1分)突出强调“你放着罢”,命令的意味更强烈的,表现了四婶内心的恐慌。(2分)
15(5分)示例一:是柳妈把祥林嫂逼上绝路。(1分)柳妈虽是个“善女人”,但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应有的同情心。(2分)她对祥林嫂的再嫁不理解,不赞同,她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她对祥林嫂说,像她这样再嫁过的人,到了阴间地狱,会因为有过两个男人而被阎罗大王锯成两半,对祥林嫂最后的精神崩溃给了毁灭性的一击,使她最终带着这个问题走向死亡。(2分)
示例二:不是柳妈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1分)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在年节时还要给让人打工,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2分)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是出于善意,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真正使祥林嫂走上绝路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原因。(2分)
16、(2分)C  原文信息是“上述的青花瓷器,不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品,从其制作的质量及生产的数量来看,基本表明,唐宋时期应处于启蒙时期”,是说由青花瓷器的特点可推断唐宋是青花的启蒙期,而选项信息却“因果倒置”,所以不正确。
17、(3分)①宋代人未掌握青花瓷釉下彩发色的技术和火候;②宋代青花呈色不稳定,呈色不理想;③元代青花多姿多彩、永不脱色,深受世人广泛欢迎。(每点1分)
18、(3分)(1)、叹人生之短暂(1分)
(2)、履(1分)           (3)、声色犬马(1分)
19、(3分)【答案示例】假如生命是草(1分),我要把生命的绿色(1分),一点一点奉献给世界(1分)……假如生命是船,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假如生命是云,我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20、示例一 “CCTV”早已深入人心。(2分)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5分)
示例二 “CCTV”没有中国味。(2分)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5分)
21、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它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二是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三是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参考译文】
博陵李文博,个性正直,好学不倦。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忠烈臣民的事迹,都反复阅读玩味。开皇年间,做羽骑尉,特别被吏部侍郎薛道衡了解,薛道衡常常让李文博在听事帷后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如果遇到治理得好的政事,就抄撰记录;如果有选拔任用疏忽、错误的地方,就托付他来评论。薛道衡每次听到李文博的话,都欣然听从。李文博后来到秘书内省,主管校对古书,他保持操守安于贫困,(生活)平静、安逸。虽然缺衣少食,却保持清高的操守更加严格。李文博不随便地交往宾客,常常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同辈人没有谁不敬畏他。薛道衡知道他生活困难,常常邀请他到家里,给文博钱财和费用。李文博商讨、思考古今治政得失,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然而李文博却没有官差可做。不久成为校书郎,后来调出做县丞,竟得到考核的下等,(因此)多年官职没有被调动,薛道衡做司吏大夫,在东都尚书省遇见李文博,薛道衡很怜悯他,于是奏请朝廷让他做了从事。在洛下,李文博曾拜访房玄龄,房玄龄送他到大路上。房玄龄对李文博说:“你生平有高尚的志向,只做正直的事,现在你已经当上了从事,所以应该有机会实现平素的心愿了。近来做我多少激浊扬清的事?”李文博于是奋臂厉声说:“清洁水流就一定要清洁水源,端正树梢就必须端正树根。现在朝政混乱,即使每天罢免十个贪官污吏,又有什么益处!”他追求正直、痛恨邪恶,不知道忌讳,都像这样。在当时朝政渐渐败坏,人多贪赃受贿,只有李文博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评论的人因此很尊重他。


 


, 大小:0 Bytes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卷试题下载 - 语文试题 - 高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广安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2012年春季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