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广东与港澳台经济合作水平。增强优势互补,把广东的制造能力和资源优势与香港、澳门、台湾的金融物流优势、资金技术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融合起来,重点加强在制造、服务、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全方位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四、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扩大有效需求
保护和培育消费需求,促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居民即期消费。规范垄断行业和服务业的价格行为,全面推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促进形成旅游、住宅、汽车、信息服务、智力开发、教育、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壮大会展业,培育会计、审计、法律、建设监理、房地产等中介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
拓展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促进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市场。继续引导企业到中西部重点城市开展经贸合作,鼓励各类企业到全国各地建立销售服务点,着力开拓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到省外投资办厂,引导企业开展资源投资型、资产型、科技型和基础设施合作。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惠州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招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能源、交通、供水、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强化房地产一级土地市场供给调控,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限额以下的一般竞争性项目,凡属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原则上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返回目录〗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撤销镇级教办机构。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按期完成20xx所老区山区农村学校改造
任务。完善中小学“一费制”和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和英语教育,推广普通话,探索课程和教材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调整高校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广州大学城和珠海等大学园区,实施高校“强校建设工程”。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办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中心、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开发基地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争取再建立1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办民营科技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专业性的镇级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技术市场。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技术创新。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抓紧广东科学中心建设。加强科普工作。六、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山区开发和东西两翼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建设。以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珠江三角洲协作大平台,增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竞争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珠江三角洲产业整合,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建设和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构建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城市功能,增强广州、深圳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经济特区在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力促佛山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广东省第三大城市。
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提高山区国道、省道及县通镇公路补助标准,促进以公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山区投资环境。加快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发展具有山区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农产品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扶持山区发展一批前景好的工业项目。鼓励扶持山区开发小水电。按照权责利对等原则,调整省属7座水库利益分配,其水电厂税后利润实行省市二八分成。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山区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好珠江三角洲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结对帮扶,重点扶持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全面铺开重点村脱贫奔康工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支持山区和革命老区实施“一乡一品”项目。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今年起,省对市县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采取“基数不动,提高递增比例”办法,一定五年。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递增比例由10%提高到14%,其余享受新增转移支付补助的市县年递增比例由8%提高到12%。在省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中安排100亿元重点用于减轻山区和困难地区“中央专项再贷款”的还贷负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关键字: Tag: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格式,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上一篇:党支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