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平衡问题,而实质上是权力分配和小局部利益之争。这个过程中,“选优配强”的原则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有的甚至是扯草凑篮,“拉郎配”,一些根本不适合的人推进了领导班子。
3、农村现实问题的客观性,是村级班子消极被动的思想根源。村级班子的现状,除与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眼光与胆识等有直接关系外,农村的现实问题,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说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①集体经济的困惑,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村,其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甚至负债很重,村里没有经济来源,向群众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就是想为群众办几件很小的实事,因没有资金,而只能是空想。有的地方自然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兴办企业、发展生产又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即使是有的地方在自然资源与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由于集体负债多,农民群众不理解,风险大,难于承担责任;对外部前来投资和开发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搞不好会增加债务,雪上加霜,难辞其咎,致使集体经济起步维艰,发展无望,因而,班子地位也就一蹶不振。②实际工作的艰难,上面一方面要求“任务压到底,板子打到底”,另一方面又要求守土有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一方面提倡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经营权,一方面又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种什么,不能种什么;还如:计划生育工作有国策而无国法,下达的指标是硬的,给予的手段又相当软弱。致使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得不采取简单化的强制性措施,干出违反政策甚至是违法的事,从而激化矛盾,造成工作上的被动。③评价失当的委屈: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工作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和失误。然而,有些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不能正确对待、理解与宽容,只是就其表现而主观武断地下结论,随意扩大问题的消极面,进行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使村干部感到委屈和不满,另一方面则降低了村级班子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群众中的地位与威信,直接削弱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④比较利益的下降:村级班子成员一旦当上村干部,就与许多“财路”无缘,甚至责任田也很少问津。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都必须围着工作转,村干部的家属还要承担上面来客的接待任务。工资收入有限,各项政策规定的补助,入不了帐。甚至工资都兑不了现。有的为了工作还把个人的积蓄垫付到村里。而一般群众“农忙种田,农闲经商”,一年随随便便要搞几千、万把元的收入。因此,不少村干部觉得既少挣了钱,又怄足了气,感到干部冒当头,工作冒干劲,致使班子缺乏活力。⑤后顾之忧的牵制:当前,农村机构改革后,乡镇七所八站富余人员尚且无法安置,村干部这一级“官”更难有升迁的机会,后顾之忧不言而喻。有些离任的村干部遭到群众的不理解,有的对其冷嘲热讽,甚至打击报复。因而,在任职期间,难免留有余地或放不开手脚。4、思想教育形式的单一性,是村级班子理论素质薄弱的根本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各级党组织对于村级班子的思想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只重视“中心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先进理论,科技知识教育。“三会一课”制度形同虚设,存在“以会议代替培训,以报告代替党课”的现象。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以致“淡化了党性观念,淡忘了党的宗旨,淡薄了党的组织原则。”对于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停留在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基点上。另一方面,教育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既不生动,又不形象,一味地满堂灌输,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互相交流,融会贯通。其三是追求形式主义。过来,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学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而实际内容往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几点启示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就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为村级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践行“三个代表”,落实“八坚持,八反对”,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切入点放在先进理论教育上,解决思想动力问题。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质是
www.5ijcw.com 政治素质的灵魂。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他们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一是:认真组织系统地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在掌握其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先辈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上下功夫。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总结边应用,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找准差距;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其次,注意教育形式,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在村干部群体中,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区分不同层次的对象,因人施教,而不能搞“齐步走”,“一锅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形式上要注重“三性”:即现实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析背景和思想根源,从现象剖析本质,结合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正面性——引导他们朝大方向看,自觉以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整体,正确处理好长远与目前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向先进的东西看齐;生动性——学习材料要精心准备,内容要新颖,典型真实、生动、通俗易懂,不可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要充分让深奥的道德表现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其三,健全制度,端正学风。理论学习不是装门作秀,不能“一曝十寒”,而是要常抓不懈。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约束村干部的理论学习,让理论学习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引导他们端正学风,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己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加强理论研究,寻求科学答案。通过先进理论的学习,清理他们的思想,查找思想“短路熄火”的原因,不断补充“精神营养”。这样才能使村干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永不衰竭的思想动力。关键字: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上一篇:营业税税收分析
《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 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 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关于村级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